零换水养虾!老外研发“混合循环水系统”,成本大大降低!|世界独家
来源:水产前沿     时间:2023-06-01 19:44:27

-----广告 -----

-----广告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循环水养虾不只一面

文/ 水产前沿 李钒

第二届中国国际循环水养虾大会

首届对虾养殖专用设备展

2023年9月中国·山东

报名参会、咨询合作请扫码加微信,扫码时请注明:姓名+所在地区+行业身份(如企业、养殖户、经销商等)

也欢迎大家“爆料”,与我们分享工厂化循环水养虾的经验和信息,多元化的参与者和信息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了解决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循环水或零换水养殖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业者关注。在发展循环水养殖时,往往需要考虑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平衡,他们分别是经济、社会和环境。

一种潜在的生产策略就是使用封闭式的、具有高度可控性的养殖系统进行生产,以起到高效的水质管理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作用。

目前在对虾养殖中,主要有两种封闭的养殖系统:基于水处理设备的清水循环水养殖系统和基于原位生物净化的生物絮团系统。前者的运营成本高,但生产力也更高;后者运营成本低,但生产力稍逊。

两者各有所长,那能不能相互借鉴,两者取长补短呢。答案是可以的。印尼的科研人员就开发一种“混合养殖系统”。在养殖的初期,混合系统采用生物絮团养殖,通过向虾池中培养微生物来维持水质,并以此来控制有害菌的繁殖和提供饲料补充。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主要使用巨型芽孢杆菌,以提高积累的有机物的氨化速率,使用硝化细菌将有毒铵转化为毒性较小的硝酸盐,还使用毛茛吸收硝酸盐,提高溶解氧水平,提供遮荫,并作为对虾养殖的活饲料来源。

巨大芽孢杆菌是一种好氧产孢革兰氏阳性细菌,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研究历史。对有机物具有良好的转化利用能力,能提高土壤氮有效性,促进作物氮素营养。

只要系统能够支持水质,此阶段在运行期间就不会进行水排放,只补充由于蒸发损失的水。但该系统不足以支撑长时间的高密度养殖,当水体的亚盐、氨氮升高时,则会启动循环水系统,特别是生物滤池,它是发生硝化过程的最重要场所之一。

实验表明,采用混合养殖系统可以保持优良的水质,同时可以将养殖密度提高到1000尾/方,但当放养密度为500尾/方时,可获得更好的成活率、更高的产量以及更低的饵料系数,在84天的养殖周期中,最后的产量为8.4斤/方。

参会报名和咨询请联系

13324890299李生

《海水养殖循环水微生物处理强化技术》

聚焦海水养殖循环水系统的

水处理核心单元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未获许可转载,一律按侵权追究!

新闻报料、线索提供,联系:news@fishfirst.cn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关键词: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