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中央不救,会让老百姓买单吗?
来源:关权     时间:2023-05-21 17:14:53

文章约2500字,阅读时长约为7分钟,阅读前麻烦点一下“关注”,便于您后期持续关注相关内容。

随着贵州“摊牌”地方债务,越来越多的地方债务问题似乎都开始慢慢浮现,对此,有人提出一个观点,认为地方债越来越多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地方债的GDP竞争”所导致的,而各地庞大的地方债务,也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担心一个问题:地方债会不会让老百姓买单?


【资料图】

01地方债问题为何持续恶化?

贵州省此前发布了一篇“求助”文章,表示当地的化债工作异常艰难,因为债务规模实在太过庞大,靠自救难以得到成效。

随着贵州“摊牌”,各地的地方债务问题都开始逐渐映入大众的眼帘。

据悉,截至去年年底,有17个省份的地方债余额已经达到了1万亿元。

除此之外,全国各个省份城市的负债率普遍都在20%以上。

按照国际认定标准来说,60%是负债率的一条红线,超过了这个指标,说明这个城市的负债情况不容乐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贵州的地方债问题就是其他城市的一个缩影,只不过贵州敢于将问题摆在明面上,说不定其他城市的负债情况比贵州还严重得多。

对此,有人表示不理解:为什么各地的地方债问题会如此严重?

从某种角度来说,地方债问题之所以会持续恶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乃至于对地方财政都造成了冲击。

据界面新闻报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呈现放缓态势,国内消费也呈现疲软状态。

在疫情的冲击下,不少地方的基层财政陷入了困境,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方开始尝试自救措施,为了补上这个财政缺口,甚至开始采取诸如对曾经不收费的公共设施开始规范化有偿使用的政策。

但这些补救措施,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大灾难面前只是杯水车薪。

全世界都没钱,各个国家都遭受到了损失,地方财政自然也会“萎靡不振”,而部分地方城市原本就存在债务问题,这些问题在疫情的冲击下被进一步放大,自然就导致地方债问题越来越严重了。

当然,地方负债增多的原因还有很多,这里只是摘取其中一点分析地方债务增多的原因。

02地方的GDP竞争和地方债有何关系?

客观来说,地方债务的增多和地方的GDP竞争存在一定关系。

关于地方债务,有一个经济学逻辑是“地方的GDP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方干部的职务晋升”。

为了达到业绩考核目标,有些地方干部会不遗余力地发展当地的经济,努力招商引资,可以说,地方的GDP发展和税收是地方干部的奋斗动力。

这种动力可能会给地方城市的GDP竞争带来正面影响,也可能会引起地方债务的进一步扩大。

据新京报消息称,今年“五一”放假期间,一些城市的文旅局局长通过拍“变装”短视频出圈,从而给城市带来了流量,也带来了游客。

以辽宁丹东凤城、宁夏银川西夏区、四川广元利州区的三位文旅局局长为例,他们通过拍摄“变装”短视频,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展示出了城市的文化底蕴,更是吸引了一大批粉丝。

通过宣传推广,在携程上预订去宁夏的游客数量超出去年同期的905%,这样庞大的游客量,自然会为城市创造超出预期的GDP。

除此之外,淄博烧烤的爆火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淄博的经济发展。

根据数据显示,淄博市第一季度的生产总值达到了1057.70亿元,同比增长4.7%。

淄博的GDP发展之所以成效显著,和淄博官方下达的一系列旅游政策有很大关系。

这些地方干部为了带动GDP发展,一个个都拿出了真本事,可谓是各显神通。

但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城市也可能会因为决策失误导致地方债越积越多,甚至到最后无法自救,陷入泥潭,贵州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贵州地方债问题严重,跟过度基建有很大的关系。

截至2020年6月,贵州独山县的债务余额达到了135.68亿元,基础建设和工程在其中占很大一部分。

过多弃之不用的工程、烂尾楼虽然给城市创造了GDP,但同时也带来了庞大的债务。

截至去年年底,贵州的负债率已经超过“红线”达到了61.8%,在经济本就入不敷出的情况下,贵州还要选择举债进行过度基建,结果就是短期内追求GDP快速发展,从而导致地方债务越积越多,到最后甚至有引爆风险。

追求GDP发展只看数字,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实际问题,时间一长,这种“借来”的发展和超前所带来的问题也会暴露。

03地方债会让老百姓买单吗?

关于地方债务的种种现象,已经让不少老百姓开始担忧,倘若地方债真的暴雷,这笔负债说不定会转嫁到当地的老百姓头上。

基于这一点,有网民不禁质疑:

这些地方债越积越多,倘若到最后实在无力化解,会不会让老百姓来买单?

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也无可厚非,毕竟现在大家手里都没钱,如果地方债务最终落到了老百姓头上,那大家心里自然会有意见。

值得庆幸的是,据一些经济学者分析,倘若地方债务暴雷,老百姓不会受到直接波及。

从大局观角度来说,倘若某地的地方债真的处于引爆边缘甚至暴雷的话,国家肯定会出手兜底,不然老百姓首当其冲,从日常生活到就业都会受到影响。

中央虽然明确说过“绝不兜底”,但也不可能真的撒手不管。

毕竟,地方债务暴雷很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财政、经济甚至是社会民生问题。

这不仅造成市场动荡、投资者恐慌,还可能会因为债务问题影响到公共服务等社会福利和民生问题,这样一来,很有可能会造成社会不稳定。

说白了,国家怎么可能眼看着这一切发生呢?

从中国信达入局帮助贵州化解地方债一事中也能看出,哪怕中央不直接出手干预,也会有央企帮扶地方。

说到底,虽然有诸如央企帮扶这样的备选解决方案,但地方想要彻底解决地方债问题,还是要靠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自己做到开源节流才是最重要的。

再不然,“以时间换空间”、“债务重组”甚至是全力自救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以贵州为例,中国建设银行和贵州的合作,让贵州得到了建行的支持,建行会在“十三五”期间给贵州提供不低于7000亿元的金融支持。

倘若其他地方有能力自救,或者有自救的想法,也可以尝试像贵州这样“搭线”,努力摆脱困境。

总的来说,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必须重视债务问题,地方也不能抱着超额负债的想法做出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

否则地方债务一旦彻底暴雷,吃亏的肯定是基层。

不过,相信有贵州地方债的问题作为先例,足以让全国各地方自省问题,也相信各地方能够在探索过程中找到最适合的发展道路,避免负债冲破“红线”。那么,大家对于这一点怎么看呢?

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关键词:

新闻推荐